電話:
(852)2388 1389
傳真:
(852)2388 1799
地址:
九龍新蒲崗大有街35號
義發工業大廈2樓C01室
院舍輸入照顧員特別計劃6月19日將開始接受申請,政府擬就建造業及運輸業亦設類似的特別計劃輸入外勞,相關計劃料最快今日(13日)公布。消息指名額共約1.8萬個,其中小巴及旅遊巴司機各有900個名額。住宅方面,建造業外勞傾向居住僱主提供的宿舍或地盤宿舍,機場外勞傾向下班後北上內地,機管局每日安排經港珠澳大橋來回兩地。
建造業佔逾半 6000人投身機場相關工作
本港勞動人口大減,多個行業鬧「人才荒」。為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商界要求政府輸入外勞,勞工界則提出反對,憂會危及本地就業,雙方一直就外勞問題爭持不下。不過,消息指外勞議題將有進展,政府最快本周內公布「特別計劃」,批准建造業和運輸業分別輸入約一萬和8,000名外勞。有商界背景的議員同意安排,重申輸入外勞「非洪水猛獸」,認為安排只是「開端」,但具勞工界背景的議員則批評政府繞過勞資顧問委員會,又擔心輸入外勞變成恒常化,本地打工仔飯碗不保。
現時輸入外勞均需要經過由商界和勞工界代表組成的勞顧會審批。據了解,政府有意繞過勞顧會審批程序,倣效疫情時期輸入3,000名護理員的「特別計劃」,輸入建造業和運輸業外勞。不單止建造業將輸入約一萬名外勞,計劃亦會輸入約8,000名運輸業外勞,當中有約6,000人將從事與機場相關的工作,有約2,000人從事與旅遊巴和小巴相關的工作。
名額:運輸業佔約8000個、建造業1萬多個
消息指,政府最快明日公布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的特別計劃,輸入的外勞將涉及多個工種,包括專線小巴司機、旅遊巴司機、紥鐵工和搭棚工等。據悉,在運輸業方面,政府最初提出的方案,引入的外勞包括小巴及旅遊巴司機各900人,機場會輸入約6,000人,涉多個基層工種,包括機艙清潔員;另建造業則有一萬多個額。兩行業合共約1.8萬至2萬個名額。
港勞動人口去年跌至346萬
香港建造業議會在年初亦發表人力預測報告,估計人手短缺約10,000至15,000人,有運輸業界同樣表示行業人手嚴重短缺。實際上,商界及勞工界,甚至政府近日在外勞議題上都頻頻有動作。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商界議員林健鋒日前聯同黨友及多個業界代表召開記者會,公開要求政府輸入外勞,林健鋒更表明一日不夠人手,復常就是紙上談兵。具工會背景的行會成員、議員吳秋北早前曾公開反對輸入外勞,指貿然輸入會打擊本地就業市場。
不單止商界及勞工界就輸入外勞角力,各政策局亦在本周內多次約見業界。有政府官員更指增加輸入外勞是不能迴避議題,指本港勞動人口去年已跌至346萬,即使加強培訓和就業措施亦未能紓緩人手不足的問題,所以政府會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大前提下,適度和有規範地增加輸入外勞。據了解,政府其實有意在上月公布輸入外勞的「特別計劃」,惟後來認為要多聽意見,所以一度推遲公布。
繞過勞顧會 議員憂變恒常化
對於政府有意推行「特別計劃」,有工會背景的議員黃國和林振昇憂慮計劃會影響本地就業優先,又不滿政府繞過勞顧會處理外勞事宜,認為過往機制行之有效,可以讓勞工界把關,坦言憂慮計劃會「開咗道門」令輸入外勞恒常化,擴展至其他行業,甚至「放寬完又放寬」,他們促請政府就計劃設置時限,適時檢討安排。
有商界背景的議員李鎮強則歡迎有關安排,強調「輸入外勞唔係洪水猛獸」,重申若然可以解決人手短缺問題受益的只會是市民,又相信輸入外勞不會影響本地就業,因為聘請外勞成本比起僱用本地市民為高。他認為計劃輸入的人數不足,期望這只是「開端」。他以航空業為例,指該行業缺約兩萬人,運輸業輸入的人數遠不足夠,坦言「目前嘅嘢都解決唔到」,「只係叫幫吓手」。他同樣支持輸入外勞安排可設時限,認為可就行業發展如技術、人手作定期檢討。
點擊長按二維碼
關注香港善美建築工友之家
你在看就點這里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善美建築工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