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852)2388 1389
傳真:
(852)2388 1799
地址:
九龍新蒲崗大有街35號
義發工業大廈2樓C01室
近年本港人口下降,各行各業均出現勞動力短缺,難請人的問題。惟輸入外勞,同樣引起本地勞工「爭飯碗」的問題,遭業界反對。港府昨日(13日)向傳媒表示,社會復常後,多個行業,尤其勞動力密集的行業,包括建築業都有短缺問題。勞工短缺會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更會影響市民生活。因此本港將有限度輸入勞工。
當局於下午的記者會表示,建造業的輸入外勞上限為12,000人,也會輸入指明、特定的短缺工種,優先供應較大規模公營工程項目,例如醫院及鐵路。至於運輸業的輸入勞工上限則為8,000人,以上外勞可居於內地。當局表示,以上外勞計劃並未有時限性,但強調不是永久性。預計7月接受相關申請,兩個月內會有批核結果,而優化補充勞工計劃會將原來的五個月處理時間,縮短至三個月。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建造業議會今年2月的預測,未來5年熟練、半熟練工人、技術員短缺會擴至4萬人,今次建造業特別計劃配額為1.2萬人。甯指,在住宿安排上,建造業特別計劃的僱主須在指定地點提供住宿,包括工地宿舍或中央宿舍,當局將把元朗潭尾社區隔離設施會作為其中一個中央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管理。
黃偉綸指,如本地有積極培訓後,仍有人手短缺,適度有規範輸入勞工是不得不考慮的政策,以確保本港經濟有足夠動力發展。輸入勞工只是應對短缺其中一個方法,會加強本地培訓,包括輸入外勞的僱主要付僱員培訓費,供僱員再培訓局做本地培訓工作。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香港現時勞動人口不足是結構性問題。2018年約有368萬勞動人口;但在2022年減至346萬,低技術人士減少約16萬人。有關勞工政策也會雙軌並行,針對行業性計畫,處方將每半年向勞僱會匯報,審批權由指定公職人員去審批。
輸入外僱的方案中,僱主需為每名輸入外勞,繳付每人每月一筆過400元的僱員再培訓徵款,相關款項會全數交給僱員再培訓局,用以加強培訓本地勞工。而且最多兩名本地人士配有一名非本地勞工。同時為了鼓勵及支援更多僱員接受培訓,政府計劃調高指定再培訓局課程每月津貼限額由5800元增至8000元。
在住宿方面,僱主可安排外勞留宿於內地。僱主也須要在內地政府認可的機構招聘員工。
地盤可搭建宿舍供受聘外勞居住
甯漢豪指出,倘地盤有空間,可用組裝合成方式在地盤搭建宿舍,以提供工地宿舍予輸入勞工;若未能提供工地宿舍,則可選擇入住中央宿舍。
她指因未來大部份工程均集中在北部都會區,政府會將備用的元朗潭尾社區隔離設施做中央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管理,僱主需支付相應租金,也可按機制在相關勞工薪金中作適當扣除。
准引入6300航運業外勞 1700小巴及客車司機開工前須職前培訓
批准運輸業界輸入外勞上限8,000名,當中包括航空業不多於6,300名,公共小巴、客車司機為1,700名。
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方面,公共小巴業界缺口達1,980人、客車則為1,620人。當局擬透過計引入外勞,上限1700人,包括900個公共小巴司機及800個客車司機。輸入司機須持有非本地駕駛執照至少1年,工作前亦要參與小巴或巴士駕駛考試及相關課程,並要接受實習訓練,料1至2個月可完成審批。
機場外勞料大部份即日往返內地居住
至於運輸業方面,航空業將設6,300個輸入勞工名額,林世雄稱因工作地點、即香港國際機場,鄰近港珠澳大橋,故料絕大部份輸入勞工會即日往返內地居住,因此機管局會統籌跨境交通即日往返,並自位承擔交通費用。
林世雄又稱,公共小巴及旅遊巴等客車合共有1,700個名額,小巴佔900個,僱主需安排小巴輸入司機按其工作區域安排住所;而客車則佔800個,料大部份跨境直通車司機會在內地居住。
「補充勞工計畫」下26工種可聘外勞 包括售貨員侍應文員及髮型師等
(一)暫停執行「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相關職位包括營業代表、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收銀員、文員、接線生、送貨員、駕駛員等。以及
(二)加強向僱主發放申請資訊、精簡核實申請資料的程序,及優化諮詢勞顧會的工作流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本港目前多個行業都有人手不足,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已平衡本地勞工權益及行業人手短缺問題,強調在新安排下會保留相關空缺需有4星期本地招聘的要求,勞工處會就每宗申請作甄別及分析,並諮詢勞顧會意見。
他又認為,優化計劃不會影響本地低技術勞工就業機會,當局會有嚴格把關,確保所有本地工人獲得優先就業後,仍有勞工短缺時,才會處理相關申請。
當局又會精簡計劃的審批程序,根據績效指標,希望在僱主提出申請後3個月內有審批的決定。
點擊長按二維碼
關注香港善美建築工友之家
你在看就點這里吧